基金會 FB
|
聯絡我們
|
會務簡介
|
最新消息
|
HOME
關於組織
基金會簡介
會務介紹
大事紀
最新消息
活動報導
藝術走廊
作品欣賞
企業輪展現場
藝術講座
藝術光點
古典音樂魔法屋
圓夢計畫
攜手計畫
資料下載
科技教育
發現科技新樂園
數位教材
社會公益
捐血做公益
二手物資募集
友好連結
基金會電子報
公益銀行
慧美書屋
慧美書屋
李煥章-剪紙紀念展
首頁
|
作品欣賞
|
作品欣賞
|
特展類
剪紙俗稱窗花,在農業...
剪紙俗稱窗花,在農業社會時代極受民間婦孺喜愛。剪紙一向被認為是村婦俗人的玩意,因為對於昔日民家婦女、跟女紅一樣,剪紙是剌繡花樣的紙模,剪紙成為婦女的一項重要手藝。
剪紙有許多不同的名稱,像團花(裝飾天花板等)、燈花、枕頭花、鞋花樣、兜兜兒花、帽花等皆,也有因地方性而異其稱呼,如福建泉州把剪紙叫做「刻花」、「紙彩」或「鏨紙」,也表示剪紙製作不外剪、刻、鑿、等技術,而民俗信仰中的避邪物也用得著。在重視文化資產的今天,大家對於剪紙藝術應有重新評價的機會。
此次研揚文教基金會展出李煥章老師歷年的剪紙藝術精品,讓我們不但可以觀察他本人的藝術歷程,也可以讓大家體認到,剪紙這項古老民間技藝,並不因為時代的改變,科學技術長足進步而淘汰。李老師的作品保存了過去民間對於未來幸福的祈求,也包括了心緒的抒發,以紙藝表達時代變遷,創新紙藝,以紙藝傳神韻的藝術工作者。
李煥章 老師簡歷
李煥章老師民國十四年出生於山東省臨沂縣,由於年少時即時常接觸到剪紙,因此耳濡目染之下也對剪紙發生濃厚興趣。後來因為戰亂頻仍,被迫離開家鄉及親人來到台灣,為聊解鄉愁之苦,情不自禁就會拿起剪刀,憑藉心中的兒時記憶,隨興所至順手剪下一些圖案自娛。
李老師任教於台北市西松國小及中正國小時,經常指導學生剪紙練習,另也定期在許多機構、社團從事剪紙教學,其學生有來自美國、日本、韓國、印尼等。並且於民國八十年榮獲中華民國民族藝術〈傳統工藝類─剪紙〉薪傳獎。文化部103年公告指定「剪紙」為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為李煥章先生,也是剪紙類的人間國寶。
李老師認為剪紙對一般人來說雖是雕蟲小技,但卻是精神生活中重要的一環,因此,在推廣剪紙藝術的同時,李煥章老師也希望國人透過剪紙的創作,培養自己的興趣,進而豐富每 一個人的精神生活。
Images 1 of 11
十二生肖瓶中豬
十...
十二生肖瓶中豬
十二生肖是中國及東亞地區用來代表年份的十二種動物,李煥章常以此題材進行剪紙創作。《瓶中十二生肖》系列作品,在構圖上分別將單一個動物置於瓶中,並以鏤空、透視的方式打破視覺障礙,具體呈現完整結構與獨特美感。此作以「亥豬」為表現主題,採用瓶子為造型,乃取其「平安」寓意;而瓶耳以大象做裝飾,象徵天下太平,萬物安寧。
Images 2 of 11
團鳳
許慎《說文》...
團鳳
許慎《說文》云:「鳳,神鳥也。天老曰:鳳之象也,鴻前麐(麟)後蛇頸魚尾,鸛顙(額)鴛思(腮),龍文龜背,燕頷雞喙,五色備舉。…見則天下安寧。」鳳鳥紋為古代漢族傳統吉祥紋樣。此剪紙作品以團鳳型態呈現,鳳羽以陰、陽刻技法相互映襯,既見纖毫分明之態,亦有毛羽豐盈之感,畫面上方配置祥雲一抹,點染出騰駕之姿與祥瑞之意。
Images 3 of 11
吉祥如意
作品《如...
吉祥如意
作品《如意吉祥》是以「如意雲頭圖紋」為外型框架,內部構圖則藉由篆體字「吉祥如意」居中點題,再刻鏤四名童子手持春蘭、夏竹、秋菊、冬梅分布於四個角落,表達四時如意、年年吉祥的美好祝福。此作從外至內充分展現人間的情味與年節的歡愉氣氛。
Images 4 of 11
花形祿
祿,在《說...
花形祿
祿,在《說文》中稱祿是福,而福祿多不別。《箋》云:「當擔負天之多福。又俸也。居官所給廩。」《疏》云:「以功詔祿。祿,所以富臣下,故云鄭旣醉箋始爲分別之詞。」祿星,為中國神話中的財神,職司文運官祿。古時造像多持如意、玉板等吉祥物品。此幅剪紙作品直接以文字造型呈現,筆畫中則刻鏤各式花紋,於吉祥寓意中又增加了視覺美感。
Images 5 of 11
牡丹花壽
漢字書體...
牡丹花壽
漢字書體不但造型多元,而且美感獨具,在此幅作品中,先以一巨型楷書「壽」字點題,充分表達祈福祝壽之意;再將牡丹置於筆劃中心作為視覺焦點,其餘花草則裝飾於上下左右,使壽字整體風格在花團錦簇中益顯華麗繁複,充盈祝賀美意。
Images 6 of 11
凱旋歸馬
軍隊獲勝...
凱旋歸馬
軍隊獲勝而歸,謂之「凱旋」,現泛指被派出去的軍隊、組織、機構或人圓滿地完成所指派的任務後載譽歸來。此幅作品以「凱旋歸馬」命名,以馬為英雄象徵載譽歸來,頗富玩味,畫面中馬的形象及動態刻劃細緻,一展英姿翩翩之貌。
Images 7 of 11
財神
財神是掌管金...
財神
財神是掌管金錢與財富之神,台灣民間崇奉的財神種類繁多,有文財神(比干及范蠡)、武財神(趙公明及關公)、五路財神(趙公明、招寶、納珍、招財及利市)、天官大帝、土地公等。此圖以天官賜福、恭喜發財表達祝賀之意,雕工精緻,寓意吉祥。
Images 8 of 11
花形福
貼「福」字...
花形福
貼「福」字是新春時的傳統習俗,與爆竹、春聯、年畫一樣,成為迎春納吉的一種象徵,其中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,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。據宋代吳自牧的《夢粱錄》記載:「士庶家不論大小,俱灑掃門閭,去塵穢,淨庭戶,換門神,掛鍾馗,釘桃符,貼春牌,祭祀祖宗。」文中的「貼春牌」亦指寫在紅紙上的「福」字。李煥章的福字以花形圖紋作為裝飾,更顯得富麗精緻。
Images 9 of 11
門神
在民間信仰中...
門神
在民間信仰中,門神乃守衛門戶之神,用以驅邪鎮宅、祈祥納福、護祐平安。此作所刻為唐代武將秦瓊(右)、尉遲恭(左)。據載:唐太宗即位後,常因夜夢惡鬼,難以安眠;二人乃自請守衛宮門,果然一夜平靜。然太宗因恤其辛勞,遂令畫工繪下二人形象,掛於宮門以驅邪崇。後世沿襲,封為門神。
Images 10 of 11
關聖帝君
李煥章一...
關聖帝君
李煥章一向喜讀古典小說,對《三國演義》更是情有所鍾,尤其崇敬桃園三結義中之關羽。關羽忠勇兼備,義薄雲天,不但見重於當時,後人更尊稱為關公。在此幅作品中,關羽手持青龍偃月刀,形象偉岸,長袍上龍騰雲間,長袍內鎧甲不卸,神威赫赫,凜然不可犯,整體風格線條疏朗,意態端嚴。
Images 11 of 11
回上層
作品欣賞
油畫類
陳銀輝-形彩.氣韻
莊玉明-鄉野四季
林國治-阿里山畫家
楊文德-捕風捉影
張玉奇-玻璃珠遊戲
蘇奕榮-台灣畢卡索
黃進龍:書寫逸趣
黃進龍:台灣高見
沈古運:美麗境界油畫展
楊昇鴻(二):師法自然
詹喻帆(二):移境造劇
蔡士弘:超完美廢墟
陳鏘旭:無垠初曉
林浩白:花前絮語
朱書麒:異界風景
陳澄波:北回歸線下的油彩
若瑄:塵光為美
楊興生(三):台灣之美楊興生紀念展
劉復宏:生活與藝術
曾意平:異度空間
詹喻帆(一):超現實古典畫家
李梅樹(二)-百年紀念展(靜物系列)
李梅樹(一)-百年紀念展(風景系列)
林惺嶽(二):魔幻與寫實【靜物】
林惺嶽(一):魔幻與寫實【風景】
李昌國:極寫實風景
關則駒(二):舞動人生油畫展
楊昇鴻(一):真象畫境
王仁傑:城市記憶拼圖油畫展
楊興生(二):疼惜福爾摩沙系列
莊玉明:山野.海濱.原住民創作油畫展
李永裕:原色組曲油畫展
陸琦:歐遊風情
蔡可群-老祖母歲月靜物油畫展
水彩類
曾郁文-台灣色彩-水彩創作展
蘇亦禾-小胖威利病友關懷協會
簡忠威-水彩藝術(2)
簡忠威-水彩藝術(1)
林麗琪-野花散步
陳陽春:仕女系列水彩畫展 (二)
陳陽春:風景系列水彩畫展(一)
曾郁文(三):白鷺鷥水彩畫展
孫少英:印象台灣水彩畫
版畫類
青雲-詹喻帆版畫
張漢東:雲之南傳奇版畫展-2
張漢東:雲之南傳奇版畫展-1
水墨類
孟慶玲-花蓮女農-生活逸趣創作展
陳九熹-山花咲.野鳥語
陳九熹:鳥語.晴輝
張篤孝:牡丹大師水墨創作展
陳再發:現代書藝翫家
林隆達:知非之年書法展
吳烈偉:山水心象
廖鴻興(二):浮生一序書畫創作展
廖鴻興(一):浮生一序書畫創作展
攝影類
齊柏林-見山-攝影紀念展
齊柏林-海岸線-攝影紀念展
YORKO 海洋生態攝影
台北國際攝影節-台北攝影藝術地圖
台北國際攝影節「愛. 無盡」人文攝影主題展
台北國際攝影節「深耕」報導攝影
沈競辰-鱉鼓溼地之美
潘智敏-賞蛙攝影展
鐘永和:一甲子攝影展
三峽成福國小:大自然攝影教室
福爾摩沙的精靈:陳偉賢
宜蘭同樂國小:百分之一的瞬間
觸動感動:風景之美
千歲巡狩
公益平台:校園攝影展(孩子的另一扇窗)
康台生:敘事。攝影影像創作展
劉信鑫:歡樂攝影館
數位島嶼:百業留影
數位島嶼:寶島曼波
數位島嶼:亮台灣
林東興:清邁小時光旅行攝影展
黃東明:光與熱攝影展
數位島嶼:早安台灣
多媒材類
眼球先生:悄悄話文創展
王毓淞:雜夢三兩創作展
曾郁文(四):台灣色彩創作展
吳靜榆:花妍草語壓花展
插畫類
張又然:藍色小洋裝
小天下繪本插畫展
小魯文化(二):打開東方之窗繪本插畫家聯展
王子麵(一):茶貓異想世界插畫展
張又然:繪本創作中的生態關懷展
龐雅文:歡樂童話世界插畫展
鄭明進:童趣‧鄉土‧生活情趣
王子麵(二):茶貓異想世界插畫展
特展類
李煥章-剪紙紀念展
長榮海事博物館-典藏畫展
林金龍-軟雕塑藝術展
嘉義市美術協會-畫都新藝
陳澄波-山林唸歌
順益美術館-戀戀淡水(2)
順益美術館-戀戀淡水
洪瓊華:銅雕藝術影像展
發現書畫之美:高義瑝之山水風光(二)
藝拓:神話言
意識籃球
晴山藝術中心:當代藝術家聯展
青雲畫廊:當代寫實聯展
八方新氣:現代藝術新瓷影像展
發現書畫之美:張秋停之靜物重彩
發現書畫之美:林清鏡之風景山川
發現書畫之美:高義瑝之田野風光(一)
映像台灣攝影展
生命脈動
勞動身影
上山下海
信仰生活
街景風華